“老区人民心向党”征文——企业发展不忘回报社会 慈善阳光普照陶都大地

发布时间: 2021 年 6 月 1 日 浏览次数: 186

宜兴市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也是苏南经济发达的县市之一。多年来,宜兴市在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始终重视民生保障事业,大力推进慈善救助工作,特别在引导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各种公益事业和帮扶弱体群体方面取得了较大成绩。十多年来,宜兴市慈善事业持续蓬勃发展,累计已募集资金8.85亿元,救助支出5.8亿元,帮扶济困50余万人次。在慈善阳光的救助下,一大批困难群众走出了困境,一大批困难家庭重燃生活的希望。在爱心企业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爱心人士加入了慈善大军,共同组就了一张慈善援助网,撑起了一片爱的天空。宜兴的慈善事业在全省县市中名列前茅,宜兴市连续两届荣获“慈善七星级城市”最高荣誉称号,宜兴市慈善会被授予“最具影响力慈善组织”称号,获得省政府表彰。九如城抗疫养老志愿服务队荣获第十一届中华慈善奖。

一个江南的县级城市,何以频频在慈善事业上领跑全省,领先全国?答案是老区发展,不忘初心,企业发展不忘回报社会,慈善阳兴普照陶都大地。

2007年市委、市政府在规模企业中开展“送温暖献爱心”道德实践活动,动员企业认捐善款,得到了全市113家规模企业的积极响应,市慈善会与这些企业签订了认捐协议,认捐总额达3.856亿元,分20年到账,年捐赠1928万元,目前这些企业已为慈善会捐赠2亿多元,这一模式为慈善会提供了持续有效的资金募集支撑。

2011年,宜兴市周铁镇组织开展了“集聚社会资本、共建幸福周铁”活动,周铁镇广大企业家积极响应,主动捐赠慈善善款,大力支持修桥铺路等民生工程建设,一次性捐款达7808万元,创宜兴全市之最,为全镇新建华仁大道、竺西公园、历史老街改造等一批民生工程作出了积极贡献,充分体现了新时期广大企业家的社会责任意识,体现了以爱心为凝聚力的内涵,更体现了企业发展不忘回报社会的无私奉献精神。

2020年1月,市慈会启动了“抗击新型冠状病毒性肺炎疫情公开募捐”公募项目得到了全市企业、市民和社会组织的热烈支持,在短短2个月公募时间内,共募集4674万元抗疫善款和价值795万元的抗疫物资,不仅支持了湖北抗疫,更对我市疫情防控起到了资金保障作用。

人人慈善,能量巨大,如何将这些慈善力量更好地汇集,宜兴市做了许多科学有益的尝试。为提升全民参与慈善的积极性,市慈善会发动并引导有意愿的企业与个人成立冠名基金,到目前为止,全市已成立助困、助学、助老等慈善基金150个,基金总额达1.2亿元,在全市慈善事业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周铁镇兴达集团董事长宋仕良先生设立“兴达脱贫致富基金”“兴达尊老爱老基金”、“兴达大病救助基金”等5个冠名基金,近年来,已支出救助资金1800多万元,惠及群众1万余人次。为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村(社区)成立慈善基金,宜兴市出台《宜兴市村(社区)慈善基金募集使用管理办法》,并在全市312个村(社区)建立慈善工作站,实现全覆盖。目前,全市共有12个镇(街道)25个村(社区)成立了慈善基金。张渚镇五洞村慈善基金总额超过1100万元,成为省内资金额度最大的村级慈善基金。宜兴市自古以陶闻名,尤以紫砂著称,市慈善会抓住这一特色,创新推出慈善艺术品拍卖会,鼓励陶艺家们用艺术作品奉献爱心,2020年先后举办慈善捐赠艺术品拍卖4场,成功拍出969件作品,募集善款136.6万元,成功打造了独具宜兴特色的慈善拍卖品牌。

慈善是一个城市人文精神的重要体现,也是新时代文明实践的重要措施,彰显城市人文底蕴。宜兴慈善事业在不断推进的过程中,涌现出一批凝聚爱心的慈善典型,慈善事业从宜兴走向全国。江苏远东慈善基金会在全国各地许多地区从事慈善公益活动,年均公益支出达1200万元;江苏振球集团在完成市镇两级认捐的基础上,不断在外省市开展慈善活动,2014年向江西瑞昌慈善会捐赠1000万元,江苏宜安建筑有限公司董事长蒋东良先生出资1280万元设立的“江苏宜安梦公益基金会”一举登上了《2015年中国捐赠百杰榜》;高塍镇华都集团姜达敖30年如一日,用自己的工资在全国各地广泛开展慈善活动,扶贫济困金额达500多万元,先后获得“中华慈善奖”、“中国爱心老人”称号;捐资1000万元成立教育基金的徐汉棠先生,更是在国人面前展示了陶都艺术家的博爱情怀。这些典型,打造了宜兴慈善的品牌,使慈善走出了宜兴,影响辐射到更多地区,塑造出宜兴城市精神的新内涵。

宜兴市老促会     张仲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