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 年 12 月 8 日 浏览次数: [WPPV-TOTAL-VIEWS]
锡山区老促会安镇街道分会
安镇街道地处锡东新城核心区,随着城市化建设的推进,安镇街道绝大多数自然村已经拆迁或者已规划在建设范围内,三河村是仅有的不在规划区内、还会保留的行政村,我们通过对山河村的调研,剖析当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山河村,因鸡笼山、凤凰山、吼山三山相连而得名。全村总面积3.8平方公里,现有28个村民组,704户,常住人口3950人,村级年收入约900万元。围绕“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主旋律,山河村经过多年的反复实践、探索,走出了一条适合山河村的美丽乡村发展新路子。
一、美丽乡村和人居环境建设取得可喜成效
山河村地处锡东新城生态腹地,毗邻胶山、吼山,处于天然山林环抱之中。安镇街道摩托车、电动车制造业十分发达,也由此带动了农民就业基本是上工厂为主,加上部分农户小零件、小配件家庭作坊的发展,农业在家庭经济中的比重不断缩小,农业生产水平明显削弱。针对这种状况,山河村通过土地回购的方式,把分散承包土地流转给种田大户、种田能手经营,为农民富、农业强、农村美打下了基础。从2013年始,山河村在街道的支持下,全面进行产业调整,全力打造凤凰山生态园。园区规划面积约4000亩(含山林地),总投资额5亿元,整个园区绿化率80%以上。打造了胶阳路-龙宕头广场、爱情彩虹步道、房车营地、金宁运动家等网红打卡地,培育了庆丰苑、凤凰山庄、翠屏山庄等农家乐,支持建设了许许庄园、亲亲果园、吼山果品、红花园、宇权花卉等一批省市区级示范家庭农场,实现了桃、梨、枇杷、杨梅、山核桃等水果采摘,四季花卉选购的体验,基本做到了春赏花,夏采摘,秋美食,冬养生,一年四季都可休闲的乡村自然野趣。2018年凤凰山生态园划并至翠屏山旅游度假区规划范围内,由商务区直接管理。为响应中央耕地非粮化整改,今年商务区对生态园大部分土地恢复粮食种植,启动了山河智慧农旅(高标准农田)示范项目,围绕“田园+”产业模式,整合现有农业资源,融入生态、休闲、食宿、研学、运动养生等主题,为翠屏山旅游度假区增添一个以农业为核心、旅游为导向、生态景观一体化的全新旅游目的地。2016年山河村被评为“江苏省文明村”,2017年山河村被评为“无锡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为进一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山河村近年启动了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全村拆除各类违章搭建15000平方米以上,处理露天粪坑116处,处理旱厕35处,新建公共厕所23座,全村所有污水实现接管处理,有效改善了整体环境。截止2023年6月,全村已完成所有房屋外立面刷白出新,完成7条村道黑色化改造,新增了8处河道(河塘)的驳岸工程,全面提升了农村人居环境。
二、当前人居环境整治存在的问题
通过几年来的整治,山河村的人居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存在的问题仍然较多。
1、村级用于人居环境整治的资金不足。自人居环境整治开展以来,山河村累计投入已超2000万元,此费用还不包括河道驳岸、道路黑色化、污水接管等较大工程费用。虽然村级收入已从人居环境整治开始时的640万元上升到目前的900多万元,但人居整治费用超标仍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导致部分工作无法及时开展,环境问题处置不及时。
2、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自觉性有待提高。村民传统的习惯,不管有用没用的东西都不舍得扔,家里杂物特别多,导致房前屋后乱堆放严重,反复清理反复堆放。同时,村民见不得有空闲土地,私垦乱种现象严重,进而导致乱搭乱建现象严重,农田环境差。
3、村级处理环境问题的综合能力不足。山河村是纯农业村,地形复杂,偏僻死角多,导致垃圾偷倒现象严重,仅今年上半年处理垃圾中有三只之二是偷倒垃圾,大量的偷倒垃圾已严重影响村人居环境的日常维护,也相应增加了村级财政负担。 另外,村委在一些环境问题处置中,在寻求上级及相关责任单位帮助时过程比较长,问题在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影响村容村貌,比如杂乱的通讯线路,损坏的供电设备、阴井盖、新增违建等。
三、加强人居环境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山河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出现的问题,我们建议在以下方面完善推进这项工作。
一要强化攻坚克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一环,必须坚持进行,久久为功。对人居环境整治中出现的反复问题,要继续开展全覆盖、拉网式集中清理整治。利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信息系统和智慧城市管理平台,攻坚克难、补齐短板。组织村干部、网格员、党员志愿者、第三方保洁公司和农民群众开展垃圾集中清理,消除卫生死角,实现村域范围内无暴露垃圾和积存垃圾;规范柴草堆放,合理处置废旧建筑材料,分类整治老旧农房,开展“三线”整治,着力提升村庄风貌;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排水沟等为重点,清理水域漂浮物,清理家河家塘;对辖区内的公厕、户厕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底数,全面消灭露天粪坑和旱厕;开展河道、沟渠、水库、池塘等各类水体污水直排问题大排查、大整治;全面清理村旁农田乱堆放、乱搭建,规范作物种植,保持日常整洁,确保所有村庄干净宜居,公共空间井然有序,农厕建设改善提升,农田风貌整洁美观。
二要强化宣传引导。要在提高村民思想认识上下功夫,结合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教育,及时宣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积极引导党员群众投身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来。对脏、乱、差的现象要公开曝光,强化舆论监督,广泛发动群众,在坚持村民主体、尊重村民意愿、保障村民合法权益的基础上,组织发动更多的参与者、建设者。提升村民群众的主人翁意识,从村民自己动手能干、易实施、易见效的村庄环境卫生问题入手,充分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现村民群众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提升的良性循环。充分借助微信群、户外显示屏等传播媒介,加强宣传,引导村民转变旧观念,养成好习惯,使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理念深入人心。加强宣传,发挥老党员、老干部、村民小组长的作用,发动村民自觉维护房前屋后环境,提高群众参与环境整治的主动性积极性。
三要强化管护创新。坚持把集中整治与长效管护相结合,形成“门前三包”、“积分制”评比管护新模式,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通过发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签订“三包”协议、垃圾桶配送到户分类投放、落实农村人居环境积分评比制度,强化政策宣传和文化浸润,引导村民逐步转变思想观念,实现乡村面貌由“一时美”向“长久美”转变。依托“精网微格”、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探索多样化、多形式、多维度共建共治模式,坚持“支部引领、党员带头、群众参与、党群共建”,通过多方协作、上下联动,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提高工作成效。
四要强化组织保障。街道层面要高度重视,建立督查组和联动组,细化实施步骤、工作内容、作业标准、考核标准、奖惩措施。由党政领导挂钩,对村里在人居环境整治中碰到的问题,及时进行协调,助力推进这项工作。村委要用好保洁、巡查、整改三支队伍,建立一线自主巡查网络闭环管理,网格员分片包干、划片负责,对村庄进行“地毯式”督查整改,实现环境卫生无死角、零盲区。同时要加强经费保障。通过探索上级政府、村委和村民、社会力量多元投入机制,加大人居环境整治的经费保障。一方面可通过创建积极向上争取各类补贴,另一方面村委也要注重规划,从源头控制费用,削减重复支出,开源节流。同时,要正确引导,建立“门前三包”制度,让村民、企业成为人居环境整治的参与者和责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