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3 年 2 月 9 日 浏览次数: 270
一、调研背景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更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长江岸线资源,具有不可替代性。
利港街道地处长江之滨,有7.5公里长江岸线,依江而建、因江而兴的利港牢固树立“共抓大保护 不搞大开发”理念,着力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境内的长江西石桥饮用水水源地是无锡、常州、江阴三地取水口,同时窑港口长江湿地保护区是长江江阴段目前仅存的天然滩涂,分布着近1500亩天然芦荡和湿地灌丛,生活着白鹭、鸬鹚、野鸭、黄鼬、草兔等多种野生动物,自然资源尤为宝贵。
推进长江大保护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长江利港段是江阴抓好长江大保护的主阵地、主力军之一,理应当好长江大保护的“排头兵”,要系统谋划、全域统筹,突出抓好长江大保护,构建科学有序高效的岸线保护和利用格局,做到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努力把长江利港段建成水清、岸绿、产业优的高质量发展样板。
二、调研内容
(一)沿江岸线生态保护与修复
1、严控化工企业和化工码头占用长江岸线
从2018年起,除现有3个化工码头外,严禁设立新的化工码头,利港化工园区除现有的11家企业,其他未利用土地不再引进新的化工企业。针对沿线码头船舶污染防治,联合丽天石化码头建成投运全国长江干线流域首批13处洗舱站之一的江阴港洗舱站,为深入推进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再添一道安全屏障。
2、全面清理企业和个人非法占用长江岸线
2018年,对长期非法占用长江岸线和滩涂的郭林宝修船厂、冯保林钓鱼场、孙广林养鸡场和90多个非法搭建的黄沙过驳码头、临时性棚户全面清理拆除,其非法占用的长江岸线全部恢复原状。同时,为保障饮用水源地生态安全,利港电厂投资1.4亿元,将企业温排口下移迁出水源地二级保护区。
3、聚焦推进“散乱污”整治腾挪地区生态空间
利港街道先后累计关停取缔化工企业7家,整治“散乱污”企业522家,在为地区产业转型升级蓄积动能的同时,更为长江岸线修复腾挪更多生态空间。
4、推动窑港口长江生态湿地保护区生态修复建设。先后累计投入资金2600余万元进行湿地保护与修复,全面推进近7公里芦苇岸线和近1500亩窑港口芦苇湿地生态修复,通过湿地保护区建设有力保障长江水源地水质和饮用水安全,并发挥生态保护、美化环境、科学研究、科普教育等综合功能,建成无锡首个长江生态湿地司法修复基地和无锡市二级生态文明教育实践基地,目前正在窑港口长江生态湿地保护区内建设江阴首个生态“鸟岛”。
(二)沿江流域水环境综合治理
近年来,围绕长江水生态环境质量稳定,全面推进辖区入江河道水环境提升综合治理。
先后累计铺设污水管网15.5公里,完成176个入江排口的排查、监 测、溯源和整治工作,新建投运5万吨/日西利污水处理厂,完成利港街道工业企业雨污分流435家,辖区内三家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均达到国标一级A排放标准。
今年,利港街道入江河道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三条入江河道水质提升明显,其中利港河卫东桥省考断面水质已稳定达到II类水质标准。
三、调研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不足
1、共抓长江大保护的意识有待提升
思想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一些领导干部对长江流域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重要性、紧迫性和治理的长期性、艰巨性、复杂性认识还不足,对筑牢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的责任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问题整改还需进一步加强。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因责任主体变更或灭失,加上政府财力有限,按期完成整改难度较大,问题整改还不彻底,易出现反弹。
法律宣传还需进一步加强。一些地方对长江保护法的学习宣传还不够,针对法律规定的新制度或新举措安排部署还不到位,运用法律武器推动长江大保护的意识还需进一步增强。
2、长江流域污染防治工作仍然艰巨
工业固废污染问题仍然存在。一些产业还存在污染排放量大、污染防治水平低、环保设施老化、渣库防渗不到位等问题,存在一定的环境安全风险。
农业面源污染形势不容乐观。一些地方农业面源污染正由原来的次要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主要表现为以除草剂为代表的高危害、高毒农药的大量使用,以氮肥为代表的工业化肥的过量使用,畜禽粪污的直排现象也不同程度存在。
农村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一些地区改厕和生活污水治理任务还比较重,污水直排、垃圾随意倾倒等问题还一定程度存在,长效管理机制有待健全。污水处理设施因缺乏运营资金、运行管护不到位及配套管网不完善,无法稳定正常运行,污水处理效果不理想。一些地区垃圾收运体系还不健全,垃圾收运设施配套不够,垃圾随意焚烧、违规倾倒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
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一些地方存在污水管网建设不配套、雨污分流不彻底、城镇污水收集率偏低等问题。一些污水处理厂因设施老化、运行管理不到位,设施不正常运行、污水超标排放等问题时有发生。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难度较大,垃圾减量化措施不多,垃圾焚烧率不高,多采用传统填埋方式进行处置。
3、长江流域生态修复工作有待加强
利港段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刻不容缓。目前长江利港段共有入江河道3条,其中芦埠港河河道入江水质存在波动,无法稳定达到III类水质标准,同时在今年省专项督查中发现长江西石桥饮用水水源地下游二级保护区内涉及利港电厂部分煤码头等问题,对于长江生态安全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四、调研建议
做好江阴利港段的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对确保长江水资源安全、筑牢长江下游生态安全屏障、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增进人民福祉等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在调研的基础上,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针对入江河道水质问题:建议进一步加强芦埠港沿线排口、污水管网日常巡查,确保管网运行稳定,同时联合化工园区加强三利、利港污水厂尾水排放监测,并向上建议由市水利局适时对芦埠港河开展河道清淤疏浚。
2、针对西石桥饮用水水源地安全问题:考虑利港电厂承担国家电力保供重大民生保障任务,建议加强对利港电厂码头区域的日常环境巡查,督促利港电厂严格按照水源地管护要求加强码头区域环境管理,定期对码头周边长江水质开展监测,确保水源地周边长江水质安全,同时结合长江禁捕护渔工作,进一步加强水源地周边日常巡查管护。
3、针对利港段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以生产、生活、生态三大空间为总统筹,加大窑港口长江湿地保护区生物多样性和植被修复力度,加快“鸟岛”项目建设,不断推进长江入江河道水环境综合治理和工业企业环境整治力度,通过“水岸”结合、综合施策、全面治理,推动利港段长江生态安全示范区建设。
4、构建智慧化云平台:一是通过视频监控、监测传感、无人机航拍、卫星遥感等科学手段,逐步实现对利港段长江流域的水源地、河道、岸线以及农林水土等地理信息敏感节点的全面数据采集和实时数据传输,建立大数据云平台;二是以可视化形式实时呈现长江全流域生态保护数据信息,运用大数据技术实现智能分析、实时预警,三是整合利用相关部门数据,对长江构建一张水、陆、空立体式监测监控网,实现沿江生态环境数据、监控、分析和管理的全覆盖。四是统筹“人防”“技防”“物防”,善用“执法监管、群防群治”。
5、要加大对长江保护法的宣传力度,提高社会知晓率;要严格执法、加强巡查,做好内河航道非法码头整治工作;要加强对危险货物水上运输的监管,确保水路运输安全;要进一步健全管理机制,巩固“十年禁渔”成果;要继续完善污水入河入湖入江防控机制,积极推进港口节能减排,扎实开展污染治理;要大力促进沿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增强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持续打好长江保护修复攻坚战,共抓长江大保护,是利港靠江护江的责任担当和历史重任。下一步,要进一步发挥利用好依江临江这个优越区位优势及自然资源优势,全力推进长江大保护取得新突破,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道路,争当长江大保护的排头兵、先行军,打造江阴利港长江段“最美岸线”,以一江清水碧连天的美好生态画卷,真正“还江于民”。
江阴市老促会利港分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