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对张渚镇五洞村和美乡村建设情况的调查

发布时间: 2025 年 7 月 31 日 浏览次数: 361

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

—对张渚镇五洞村和美乡村建设情况的调查

 

        五洞村位于宜兴南部山区,毗邻善卷风景区,全村区域面积8平方公里,由五洞、上干、飞里、南埠四个行政村合并而成,总人口4260人。近几年来,五洞村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在党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决策的指引下,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围绕“生态立村、产业兴村”的目标,创新思路,真抓实干,不断推进和美乡村建设,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实现了农村环境日益优美,村级集体经济稳步上升,农民富裕,群众安居乐业的和美乡村建设目标。该村先后荣获“全国文明村”、“江苏省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无锡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服务‘强富美高’新无锡现代化建设先进集体”、“无锡市特色田园乡村”等荣誉称号。

        一、突出环境整洁,打造“彰显江南水乡风韵”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农村环境整治是推进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各级执政为民的民生工程。五洞村地域广阔,居住分散,如何开展和美乡村建设?村委一班人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立村”的理念,围绕建设“和美乡村”新农村,把打造美丽乡村作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整治农村生态人居环境,坚持生态就是特色,生态就是财富,以特色田园乡村为建设目标,以绿色自然美塑造乡村美,实现了和美乡村建设的“华彩蝶变”。一是实施生态修复工程。五洞村地处丘陵山区,因受“靠山吃山”传统观念影响,与“石头”相关的建材企业遍地开花。为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五洞村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号召,以壮士断腕的坚强决心和抓铁有痕的有力举措,先后关停三个矿山宕口和40多家建材企业,有力促进了生态修复,通过多年来的矿山整治和修复,重塑了五洞生态美景。二是环境整治,措施到位。近几年来,五洞村把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重点工作来抓。坚持“全域规划、分步实施”的建设理念,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实施了和美乡村和人居环境提升工程。①实施道路硬化工程。村内所有主干道路和通往各家各户的道路全部硬化到位,完成12公里道路黑色化改造,实现村域路网100%硬化;②实施村庄亮化工程。在全村区域内主干道上安装路灯、景观灯480多盏,既美化村庄环境,也方便村民夜间出行;③实施绿化工程。农户家前屋后绿化、主干道路旁绿化、矿山宕口复绿全方位实施,全村绿化覆盖率达70%以上;④实施电线入地工程。全村区域内所有电线全部入地,净化了空间环境;⑤实施水源地保护工程。以生活污水处理为重点,全面推行污水纳管工程,实现污水管网全覆盖,全村改水改厕率达100%。三是实施新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五洞村采取宅基地异地置换,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交付的形式,投资3000多万元,开工建设了“和园新村”美丽农居试点项目,2017年和2020年分两期建成54套现代化民居,已全部交付使用。目前五洞村正在规划建设第三期“和美新村”美丽农居项目。五洞村美丽农居项目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四是实施长效管理工程。五洞村以清洁家园、美化村居为目标,着力推进农村卫生社区化管理理念,在环境整治到位后,及时健全了村庄环境内部管理制度,实施垃圾集中投放,组收集、村运转的长效管理机制,村成立了道路垃圾清扫、家前屋后保洁、绿化花卉养护、生活垃圾清运组,一支由20多人组成的保洁队伍为和美乡村长效管理作出了贡献。

        二、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推进土地规模经营

        村流转农民承包土地经营权,走规模经营发展之路,是五洞村的一大创举。随着农村劳动力的大量转移,老一辈种田人年龄日益增大,农民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愿望日益强烈。五洞村村委尊重农民意愿,按照“引导而不强迫”的原则,研究出台了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实施意见,土地流转由农户自主决策,自愿选择,通过全面宣传发动,全村近2000亩土地全部流转到位。土地流转后,村进行重新规划布局,发包给2个种田大户承包经营。企业化运作,从而彻底改变了农户分散经营的局面,走上了规模经营的现代农业之路。

        五洞村创新农业经营机制,推进土地规模种植,它的意义在于实现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跨越,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经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打破了一家一户分散经营模式,走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之路,有力促进了现代农业和可持续发展,实现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回答了今后“谁种田?种什么?怎么种?”的现实问题,对发展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大意义。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原来一家一户种田 粗放经营,种粮纯收入很 低,现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不仅有流转收入,而且农业劳动力彻底解放出来,从事二三产业工作,从而大幅度地提高了农民的收入。

        三、产业振兴,强村富民

        五洞村在和美乡村建设中,始终把发展经济,致富农民作为和美乡村建设的首要目标来抓,不断推进乡村的全面振兴。十多年前,受建材企业关停的影响,作为“建材之乡”的五洞村,几乎没有集体经济,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村党支部确立了“加快发展工业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改变落后面貌”的目标,通过盘活建材企业关停后留下来的土地资源,通过建立工业发展区、“筑巢引凤”和招商引资等举措,采取“双轮驱动”发展模式,使村级经济得到快速发展。目前全村拥有工业企业81家,形成以新能源汽车配件、光伏、光电、机械制造为主的产业集群,2024年实现应税销售收入23.5亿元。五洞村积极发展工业经济,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实现农民100%就业,带动了农民增收;盘活土地资源,集体土地租赁和出让,增加了村级集体收入,从而有效促进了强村富民工程。村级可支配收入从2009年不到30万元提高到847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09年1万多元提高到4.8万元。

        四、坚持以人为本,增强民生福祉

        五洞村在村级经济发展壮大的同时,坚持村民利益为先,富民惠民,采取多种形式,深入开展“文明家庭”、“五好家庭”评创活动,组织开展“八礼四仪”,养成教育和道德讲堂活动,积极倡导尊老爱幼、邻里互助的文明新风。在国家、省、市、县出台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的基础上,五洞村根据本村实际,实施了四方面惠民工程。一是企业发展不忘回报社会,慈善阳光普照五洞大地。近年来,五洞村在积极推进经济转型发展的同时,始终重视民生保障事业,大力推进慈善援助工作,于2014年成立了五洞村慈善基金会,通过宣传发动,许多爱心企业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共同织就了一张慈善援助网,撑起一片爱的天空。通过三次募集,募集资金总额达1118万元,为无锡地区村级慈善基金之最,创全省村级同类募集工作前茅。五洞村慈善基金用于扶贫、济困、解难、助学、敬老,自成立以来,累计发放各类帮扶资金达760多万元,受益村民达2600多人次。五洞村将“守望相助、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制度化、公开化,有序良性发展,打造了独具特色的“善美五洞”文明乡风。二是加强了民生工程建设。不断完善村民活动的基础设施。村先后投资3000多万元,建成党群服务中心,文化市场,全民健身公园、健身步道、老年活动室、复兴少年宫、村史馆、以及停车场,篮球场、乒乓室、图书馆、卫生服务室等一批民生工程,极大地丰富了农民文化娱乐生活,使村民幸福指数持续上升。三是发放民生福利。五洞村对老年人发放尊老金、开展医疗保险、困难户补助、对优秀学子进行奖励等,每年发放补助资金达200多万元。全村设置3个助餐点,对全村800多个60岁以上老年人提供就餐服务。四是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制订了人人认可、人人遵守的村规民约,开通了以村务公开为内容的智慧平台,村一些重大问题,及时、完整、规范地向群众公布,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同时选出65个村民代表,创新“阳光议事”制度。这些倡导文明新风的做法,极大地提高了村民的文化素养,增强了干部和村民齐心合力共建和谐新农村的凝聚力。

        五洞村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和美乡村建设的成功实践。给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迪。

        1、要切实加强领导。和美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是适应新时代社会矛盾新变化,解决城乡发展不充分问题的必由之路。因此,各级都要把和美乡村建设当作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来抓,切实摆上位置。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引导乡村因地制宜,切实搞好规划,要坚持和美乡村建设的目标定位,以更有力的举措推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

        2、要因地制宜推行。和美乡村建设没有现成的模式可照搬照抄,各地情况千差万别,因此,必须根据本地的实际,因地制宜推行。和美乡村建设不是简单的农村城市化,更不是简单的一拆了之,而是在设施建设和环境提升的基础上,保持粉墙黛瓦、鱼米之乡的乡土气息。在建设过程中,始终坚持“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住乡愁”,充分尊重和保留在产业结构、人居规模、空间景观、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差异特色,城乡布局更加协调,乡村功能更加完善,集中居住和自然村落合理分布,使城市风情和乡村风貌相得益彰,互为映衬。

        3、要选好乡村振兴的“领头雁”。五洞村之所以有今天的发展,是现任书记带领一班人二十多年来辛苦耕耘的结果。我们认为,一个村搞得好不好,选好“领头雁”是关键。要选思想政治觉悟高,会管理善经营、责任性强,有长期扎根农村的同志担任村书记,且要保持基层干部的相对稳定,以确保基层工作的连续性和发展的长远性。

        4、要为基层排忧解难。和美乡村建设是一个复杂系统工程,在建设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问题,需要有关职能部门协调解决,为基层排忧解难。五洞村反映,村基金会由于受“慈善基金不能融资”的政策限制,四年来未能实现基金增值,只能吃老本。我们认为,市级慈善机构靠每年募捐慈善款维持社会救助工作,而村级慈善基金会不可能年年募捐,主要靠母本金增值维持社会救助工作。为此,我们建议市级管理部门要向上反映这不合理政策,要进一步完善基层慈善会管理规则,确保慈善基金保值增值。同时市级主管部门要为基层基金会提供增值服务,慈善基金可以向各级财政、国资企业融资,绝不能一刀切,搞绝对化,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慈善基金发展的良性循环。

        5、要建立政策帮扶和激励机制。在和美乡村建设过程中,各级政府都出台了相应的以奖代补政策和激励机制,并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大大加快了和美乡村建设步伐。因此,我们认为,在今后和美乡村建设中还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一是要进一步加大和发挥各级财政投入的主导作用和市场机制对资源基础性作用,建议市委市政府进一步完善和美乡村建设的奖补政策,以激励村级和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对环境长效管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方面,要建立相关的地方法规和技术标准体系。一方面要加强对农业生产者的规范和约束,另一方面要建立绿色补偿机制,使农民从绿色发展中得到真金白银,从而使绿色生产成为农民的自觉行为。三是要加大对和美乡村建设的考核和评价,注重投入产出的效果,使和美乡村建设步入良性循环。四是利用社会各方面力量,多方面开展和美乡村建设。要鼓励社会各类组织、企业家和社会知名人士支持和美乡村建设,广泛开展“村企结对”共建和美乡村,引导社会各方面力量,增加对和美乡村建设的投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主体、企业与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多元化投入共建和美乡村建设的新局面。

宜兴市老区开发促进会

宜兴市农村经济学会

宜兴市扶贫开发协会

                     二O二五年四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