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 2025 年 9 月 22 日 浏览次数: 29
锡北镇老促会
实施土地整治,提升耕地产能, 形成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农田体系,是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促进农民增收和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近年来,锡北镇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关心下,多措并举,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情况
锡北镇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责任,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超2万亩,建成率超80%、为全区最高。 2024年度张泾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涉及新明村、周家阁村和泾西村。项目区的建设面积为1003.9亩,共涉及15个灌区。八士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共涉及斗山村、春风村、东房桥村、劲丰村、联新村和新坝村。项目区的建设面积为2144.2亩,共涉及29个灌区。2025年任务数3000亩。计划新建高标准农田八士片区1118亩,张泾片区690亩,高标准改造提升1696亩;共计约3500亩。
一是加快结构调整。结合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系统梳理全镇农业布局,持续优化农业秩序、调整产业结构,将低效经济作物列入耕地恢复重点,排定年度腾退计划,逐步让“良田”回归“粮田”,近两年累计恢复耕地近2000亩,切实以低效农业的“退”为高效农业的“进”打开空间。
二是突出连片治理。按照“跨村整合、连片整治、碎片整理”的工作思路,促进“碎地变整地”“小田变大田”,近两年整理归并50亩以下零星碎田超1300亩,累计建成新明村新光路、泾西村泉山路延伸段等百亩连片园13个,五百亩以上连片园2个。
三是坚持适度超前。围绕全区高标准农田建设行动计划,结合实际超量排定年度建设计划,按照“规划一片、恢复一片、建成一片”的工作节奏压茬推进建设,近两年新建高标准农田5700余亩。
四是实施双向激励。制定镇级配套补贴政策,以效定补,年均安排清障专项预算超千万元,切实减轻村级负担,调动各方积极性。将耕地保护工作与村书记薪酬体系直接挂钩,进一步激活工作主动性。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高标准农田建设清障资金问题。经过前几年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各村连片成规模的水稻田已基本建成了高标准农田。剩下的除了国土项目上图以外,100亩以下不连片的居多,其中还夹杂茶叶地、果树、蔬菜田、苗木等,地貌环境很复杂,加上历史原因,调整难度相当大,清障费用特别高。各村表现对此类农田实施高标准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一定程度上导致进度缓慢。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将坚持统筹优化农业空间布局,按照应建尽建、集中连片、整体推进、分步实施的要求,整区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把高标准农田建设成强基础、利长远的惠民工程。
一是高效率推进,整出“百亩连片”。始终把高标准农田建设作为党委政府重点工作和民生实事工程,强化镇村衔接配合,整合资源、集中力量,一体谋划、整体推进耕地恢复(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深度排摸城镇开发边界外未建高标准农田耕地资源与恢复(新增)耕地潜力资源,以百亩以上集中连片地块为重点,归并整合周边百亩以下适宜地块,确保年内恢复(新增)耕地1000亩以上,整出百亩连片园5个以上。
二是高品质建设,打造“千亩示范”。围绕“逐步将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要求,主动衔接国土空间、水利等相关规划,制定长远建设计划,配套奖补办法,加快推进整区域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年内新建高标准农田3000亩以上、永农上建成率提高至88%以上,重点打造新明村千亩连片项目,着力建成数字赋能、节水高效、稳产高产,与现代农业经营方式相适应、充分彰显新江南田园风貌的农田示范区。
三是高水平运管,守好“万亩良田”。依托镇属国企公司,积极探索市场化方式参与高标准农田建设,整体流转土地、投资工程建设、统一经营管理,致力形成建、产、加、销一体化推进模式,带动现代农业产业全链条升级。坚持“建一片、管一片、成一片”,健全完善管护资金使用和管理办法,力促长效管护到位。严格耕地用途管控,坚决遏制“非农化”“非粮化”,确保“良田粮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