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力实施“三个一工程” 倾情传承红色基因 阙信芳在省扶贫“三会”六届六次理事会上的交流发言

发布时间: 2021 年 5 月 21 日 浏览次数: 216

2021年《调研与信息》第3期(总第26期)

(2021年4月20日)

根据会议安排,我就无锡市老促会认真实施“三个一工程”,努力传承红色基因的工作做一个交流发言。

  • 挖掘、保护、利用红色资源是老促会组织义不容辞的使命和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以中国共产党人传承革命事业,赓续红色血脉的历史担当,深刻指出“共和国是红色的”,并反复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无锡不仅是一座工商名城,更是一片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1993年,无锡市人民政府根据革命老区标准进行普查,经省民政厅核准,报国家民政部批准:江阴为一类革命老区,宜兴和现锡山区、惠山区、滨湖区、新吴区(当时为无锡县和无锡市郊区)为二类革命老区。无锡革命老区具有鲜明的特点:一是建党和开展武装斗争早。1925年1月无锡就成立了中共基层组织,第一任书记是孙冶方。1927年11月,中共宜兴县委领导的宜兴农民运动打响了江南农民暴动的第一枪;二是革命老区面积广,遍布城乡各地。革命老区占市域面积的77%,革命遗址旧址众多;三是离国民党和日伪反动政权政治中心南京近,斗争异常复杂残酷,许多革命志士英勇牺牲;四是涌现了一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有秦邦宪、陆定一、孙冶方、潘汉年、严朴等,瞿秋白、陈毅、谭震林、王若飞等都在无锡地区进行过革命活动。

无锡市老促会成立后,特别是近几年来,坚持把保护利用红色资源的工作放上重要位置,高度重视挖掘和保护红色资源,推动和协调区域内革命遗址旧址及纪念设施的保护、修缮和建设。从2018年起,我们还在每年100万元的老区开发建设项目扶持资金中,辟出10%左右的资金专门用于支持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项目,三年里共支持了锡山区嵩山村“江抗”纪念馆建设、滨湖区徐巷农民俱乐部旧址修缮等5个项目共35万元。各市(县)区老促会在保护利用本地区红色资源上主动积极作为,多方协调争取,近三年多来,各级政府部门共投入8千万元以上的资金新建和修缮红色资源纪念场所。

新一届理事会在讨论研究2020年重点工作安排时,大家一致认为,虽然我们在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履行老促会组织的使命责任相比,我们还有许多不足,与先进地区老促会的工作比,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主要体现在:一是我市革命老区范围内到底有多少红色资源“家底不清”;二是在编纂《革命老区发展史》过程中挖掘、整理出的许多新的内容没有系统体现到现有红色资源的管理范畴。大家一致认为,挖掘、保护、利用好红色资源,是我们老促会的崇高使命,责无旁贷。我们有责任而且完全有条件、有基础、有能力在挖掘红色资源,弘扬老区精神,传承红色基因上有更大作为。理事长会议决定,制定出台具体工作方案,加大力度推动红色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二、实施“三个一工程”,全面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和传承

在充分征求各市(县)区老促会意见,并专程赴福建、江西革命老区学习取经后,我们制定了全面实施‘三个一工程’,进一步保护和传承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工作方案,主要内容是:在2020年至2021年的两年时间内,开展一次全域范围的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普查;编辑出版一本涵盖全市老区范围红色资源的专著《红色之源》;命名授牌一批“无锡市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教育示范点”。我们将此作为无锡市老促会系统向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的一份献礼。方案实施前,我们向市委分管领导作了专题汇报,市委徐劼副书记听取汇报后给予充分肯定,徐书记说:“市老促会开展保护传承红色资源‘三个一工程’,既是全市老促会系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教育在自选动作上的一次创新,也是为全市党员范围内开展主题教育提供了一份宝贵而鲜活的教材”。

2020年4月起,我市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普查全面展开,各市(县)区老促会对域内每处红色资源的名称、地点、现状、内容、文保级别和管理运行情况等要素,逐个进行现场踏勘和情况甄别,经过近四个月的辛勤努力,普查工作顺利完成。市老促会专门赴各地进行了抽查复核。普查结果汇总后,我们与市档案史志馆会商,将汇总结果对照相关文件明确的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标准(主要有遗址旧址和事件发生地必须在革命老区范围内,时间界限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起,至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止)进行了确认,最终确定我市革命老区红色资源共131处,现有建筑总面积约11万平方米,保护范围总面积约30万平方米,年参观人数约60万人次。我们和市档案史志馆商定联合将131处红色资源的概况等资料汇编成《红色之源》正式出版。至2021年一季度,史料详尽,图文并茂,约6万字的《红色之源》初稿已完成,目前正在与相关出版社洽谈出版事宜。经市老促会理事长办公会议讨论,征求市(县)区老促会和档案史志馆意见后,我们已确定首批“无锡市老区红色资源教育示范点”10个。

在“三个一工程”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我们注重了“三个结合”:一是与主题教育、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相结合。考虑到以前红色资源大多分散在组织、宣传、史志等部门分管的党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所以我们主动与相关部门联系,达成紧密合作,实行资源共享,保护开发利用联动;二是与《革命老区发展史》编纂工作相结合。及时把《革命老区发展史》编纂过程中挖掘整理出的新资源、新内容充实进来,通过市档案史志馆认定后编入《红色之源》一书;三是与助推乡村旅游相结合。将普查结果及时报送各级政府,在政府主管部门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时注入红色元素,光大红色资源的传承渠道和教育效应。

三、让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成为我市“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的强大精神动力

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承载着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亿万人民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艰苦卓绝的奋斗史和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初心,昭示着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使命。我们实施“三个一工程”,保护和传承红色资源的根本目的是发挥其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固本铸魂、凝心聚力的作用。

下一阶段,我们首先将精心修改完善《红色之源》一书,力争打磨成精品力作,作为《革命老区发展史》的姐妹丛书,一起进入即将在全党开展的中共党史教育活动的推荐学习书目(无锡市)。《红色之源》将详细介绍全市革命老区131处红色资源遗址、旧址和纪念设施的历史由来、基本情况和保护利用等方面的情况及其蕴含的精神价值,真实反映无锡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全貌,今年7月1日前正式出版发行,出版后我们将赠书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充分发挥其宣传教育功能。其次是在今年6月举行首批10个“无锡市革命老区红色资源教育示范点”授牌仪式,将10个教育示范点纳入党史教育基地大联盟,努力打造成普及党的历史知识的大课堂、宣传老区精神的主阵地,爱国主义教育的宣讲台,为红色基因继薪火,续血脉。再次是通过实施“三个一工程”,促进和推动各级政府加大投入力度,在革命老区红色资源的保护和修缮,展览内容的充实和拓展,教育功能的增强和发挥,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上树立起有无锡特色的响亮品牌。通过以上几个方面坚持不懈的努力,真正使革命老区红色资源转化成我市“争当表率争做示范走在前列”排头兵的强大精神动力。

时代潮流浩浩荡荡,站在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身处百年未有之变局,我们倍感初心崇高、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们将在省“扶贫三会”的指导下,继续发扬老区革命精神和老促会系统的光荣传统,认真学习兄弟地区老促会工作的先进经验,为进一步加强红色资源的保护和传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