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甜蜜”歌 绘就振兴新篇章 ——无锡市惠山区依托水蜜桃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发布时间: 2025 年 7 月 26 日 浏览次数: 17

唱响“甜蜜”歌 绘就振兴新篇章
——无锡市惠山区依托水蜜桃特色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引擎。惠山区在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同时,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依托“阳山水蜜桃”这一特色品牌,成功探索出一条“以特色产业带动农民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近期,惠山区老促会围绕阳山水蜜桃特色产业发展主题,深入阳山、洛社、钱桥等乡镇(街道)及区农业农村局开展调研,形成本报告。

      一、 发展水蜜桃产业的主要做法与成效

        历经四十余年发展,惠山区阳山水蜜桃产业已从传统分散种植迈向现代化、智慧化,形成了“三产融合”的特色发展模式。该产业以科技含量高、种植效益好闻名全国,是省内产出最高、效益最优的农业产业之一。品牌建设成果斐然,相继荣获“首届中国名牌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十大名桃”、全国及省级优质桃评比金奖等荣誉,成功入选“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中国农业品牌名录”,并成功创建以水蜜桃为主导产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4年,全区水蜜桃种植面积达3.8万亩,种植户数达到10000余户,其中5亩以上达到673户,从业人数超过20000人;水蜜桃年产量3.5万吨,年产值9亿元,带动全产业链经济规模超20亿元;水蜜桃亩均产出达到35000余元,扣除各项种植管理成本,亩均净效益达20000余元,其中管理精细的农户亩均净放益超过30000元。阳山水蜜桃不仅致富了本地百姓,其品牌影响力还辐射至常州、苏州等周边区域,为乡村振兴和农民共同富裕作出了突出贡献。

        主要做法如下:

        (一) 以品质为核心,创新种植技术体系

  1. 土壤改良:大力推广生物有机肥应用,设立200个土壤监测点,建立长期土壤动态数据库。
  2. 田间管理优化:推广绿色防控体系(应用性诱剂、杀虫灯替代化学农药),农残检测合格率连续5年保持100%;引进智能滴灌系统和温湿度传感器;推广宜机化Y型栽培模式(亩均产量约2.5吨,较传统主干型增产20%-40%,获农业农村部推介)。
  3. 技术模式革新:与中国农业大学、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建立产学研合作,共建科技示范基地与研究基地。
  4. 标准体系完善:制定并完善《阳山水蜜桃种植技术规程》等系列规范,有效提升经济效益,强化食品安全与消费者权益保障。

        (二) 以规模经营为重点,破解“小散弱”困局

  1. 龙头引领:发挥太湖阳山公司等农业龙头企业作用,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2家、农业专业合作社175个、家庭农场64家,规模经营面积占比约55%,发展经纪人队伍500余人。
  2. 联结小农:推行“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统一提供种苗、技术、销售服务,带动5000户小农户亩均增收8000元。
  3. 土地整合:通过土地流转实施“反租倒包”模式,规模化种植占比达75%,机械化率提升至40%。
  4. 项目驱动:2024年签约合作项目86个,总投资超700亿元,显著增强重大项目带动效应。

        (三) 以智慧农业为导向,赋能产业升级

  1. 智慧平台搭建:建设“天空地”一体化智慧农业平台,应用大数据实现生产、销售精准化、可视化管理,覆盖面积超5000亩。
  2. 智能监测防控:部署AI虫情测报灯、无人机巡检系统,病虫害识别准确率达95%,农药用量减少40%。建立水蜜桃病虫害统防统治示范区,加强日常监测与会诊,及时发布病虫情报与解决方案,引导桃农实施群防群治。
  3. 智能分选应用:启用水蜜桃智能高端分拣设备,大幅节省人工并提高分选准确性。
  4. 区块链溯源保真:与京东合作开发“一桃一码”溯源系统,消费者可扫码查看生长环境数据及检测报告,保障产品安全。数字化赋能显著提升品牌溢价。

        (四) 以电商平台为载体,拓展市场营销能力

  1. 培育电商新业态:推行“电商+直播+网红”模式,与顺丰、京东、EMS等物流巨头深度合作,完善配送体系,推动产品快速拓展全国高端市场并成功出口香港、迪拜等地。2024年电商销售额达3.5亿元,物流收入超1.8亿元。抖音直播间单日最高销量破10万单,带动大学生返乡创业比例增至15%。
  2. 深化农旅融合:依托阳山独特区位与文化资源(桃文化、佛文化、书院文化、火山文化、节庆文化),开展品牌设计大赛,孵化桃IP元宇宙,培育特色文化村落,打造“春花、夏桃、秋娱、冬浴”四季品牌。举办“以花为媒”阳山桃花节、“品桃惠友”招商会等活动,赋能招商引资与人才招引。阳山半马获中国田协A1类赛事认证。

        (五) 以服务保障为根本,优化产业发展生态

  1. 强化资金支持:2017年惠山区政府制定了《阳山水蜜桃三年行动计划》,区财政每年拿出1000万元项目扶持资金,该计划实际实施了5年时间,区财政共拿出了5000万元项目资金,在阳山镇建成了4个水密桃种植标准园,建成桃园高标准沟渠和机耕道50公里,全面提升了水蜜桃质量和效益。
  2. 注重人才引育:引进科研院所专家,培育本土“土专家”;构建“领军技术核心+乡镇专职骨干+新农人”梯队;与南京农大合作开设“田间课堂”,年培训桃农5000人次;引进农业物联网、电商运营等专业人才120人。
  3. 优化组织管理:成立阳山水蜜桃桃农协会、无锡阳山水蜜桃有限公司、无锡阳山水蜜桃科技园、惠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主体,统筹推进产业规划、品种培优、技术研发、品牌建设与服务管理。

      二、 存在的主要问题

        尽管阳山水蜜桃特色产业成效显著,但在转型升级中仍面临挑战:

  1. 品种结构单一,种质创新滞后: 主栽品种“湖景蜜露”、“白凤”占比超80%,新品种选育周期长,种质资源圃保存不足,抗炭疽病、褐腐病等特性亟待突破。
  2. 生产标准执行不一,品质管控存盲区:部分分散经营户仍采用“大水大肥”模式,种植及采后处理环节机械化率偏低,影响整体品质一致性。
  3. 人力资本断层,老龄化问题突出:从业人员中60、70后占比高达87%,具备AI植保、无人机操作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及精通电商运营、直播带货的人才严重短缺。
  4. 土地要素约束趋紧,种植面积缩减: 受耕地保护政策影响,水蜜桃种植面积呈下降趋势,制约区域市场供应和产业规模。
  5. 品牌保护难度大,假冒现象仍存:农产品特性导致精准区分困难,现有打假手段单一,震慑力不足。

      三、 推动水蜜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实现阳山水蜜桃产业升级与高质量发展,须以科技为驱动、品牌为核心、三产融合为路径,通过种质创新、数智赋能、文化加持等举措,完成从“传统农业”向“新质生产力”的跨越,持续巩固提升“中国水蜜桃之乡”影响力。

        (一) 强化科技支撑,驱动产业升级

  1. 突破种质资源瓶颈。深化与江苏省农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合作,共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重点培育“阳山1号”、“阳山霞露”等新品种。广泛收集保存水蜜桃种质资源,建设高标准种质资源保护库,重点保护白凤、白花、湖景蜜露等地方优质传统品种。优化品种结构,引导桃农规范种植具有阳山特色的全溶质和半溶质品种。
  2. 推广智慧化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Y型栽培模式和高标准示范园建设,加快推进科技赋能与数字化转型,推广“数智桃园”管理模式,部署物联网设备,实现水肥精准调控,切实减少农药用量。建立“阳山蜜桃云平台”,运用大数据分析预测市场供需,指导农户动态调整生产。持续强化全产业链标准化管理与区块链溯源应用,提升品牌信誉度。

        (二) 深化品牌建设,提升市场竞争力

  1. 筑牢“优品质”根基。严格农产品质量标准认证与监管,严控质量安全。联合科研院所攻关水蜜桃传统品种遗传改良与栽培技术,加强品种储备与引种试验,定向培育并取得阳山水蜜桃专属品种权,构建完善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快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的集成推广。
  2. 强化“严保护”机制。加大对“阳山”水蜜桃地理标志侵权行为的惩罚力度,充分考虑品牌商誉价值及潜在损害,依法适用惩罚性赔偿。加强法律宣传与司法引导,规范产供销各方商标使用,通过公开审判、发布典型案例提升全社会品牌保护意识。
  3. 构建“大宣传”格局。深化与阿里巴巴、京东等主流电商平台合作,建立官方旗舰店,放大“双品牌”效应。精准投放小红书、抖音、B站等新媒体平台,创作吸引年轻群体的特色宣传内容。
  4. 创新“桃文化”营销。升级“阳山桃花节”为国际级文旅IP,增设“桃木雕刻非遗体验”、“蜜桃音乐节”等互动项目。开发“阳山桃礼”系列衍生品(桃胶口服液、桃花面膜、桃木手工艺品等),延伸产业链。布局海外市场,利用无锡海关“绿色通道”和顺丰国际专机(迪拜、新加坡等),实现“5小时直达国际餐桌”;在Costco、山姆等高端商超设立品牌专区。

        (三) 完善产业生态,提高综合效益

  1. 聚焦数智赋能。提升农业社会化与农村数字化水平,加强农民(尤其老龄农民)数字技能培训,开展产地直播,打造直播矩阵,拓宽销售渠道。
  2. 打造链式经济。建设产地预冷库(0-4°C),配套“无人机+无人车”即时配送网络,实现“即采即发”。深化“水蜜桃+”融合,挖掘旅游潜力,发展“采摘+研学+民宿”模式,持续打造“春花、夏桃、秋娱、冬浴”四季品牌,推进全域大花园、大景区、大文旅建设。
  3. 加强深度合作:力促阳山湖国际高端度假酒店、朝阳禅寺二期、阳山桃源里、锐森冰上等项目落地,推进耘林芳苑、紫藤园等项目进度,提升桃文化广场、火山地质博物馆、大阳山景区能级,延伸主题酒店、民宿、文创、乡村家宴等产业链。
  4. 发展林下经济与加工业:推广“桃园+食用菌/散养禽类/中草药”模式,提高亩均收益。大力发展果酒、冻干桃片、桃胶软糖等深加工项目,目标将深加工产值占比提升至全产业链的30%。

        (四) 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1. 深化综合改革。持续推进农场化改造与规模化经营,引导土地向家庭农场、合作社和龙头企业集中。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和土地经营权入股,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2. 建强人才队伍。构建“省、市、区、镇、村、园”六级人才协同体系;加强本地农民培训,吸引青年人才返乡;针对性引进匹配产业需求的外来劳动力;深化与科研院所合作,引进高端专家,培育“土专家”、技术骨干和新型种桃能手,构建本土人才库。

        (五) 强化政策保障,优化服务体系

  1. 健全资金与风险保障。设立“水蜜桃产业发展基金”,提供低息贷款、保险补贴(保费财政承担50%),化解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推动“政银保”合作,开发“桃农贷”产品,提高中小农户授信额度。
  2. 完善基础设施与物流网络。建设覆盖苏锡常的区域性冷链枢纽,增开水蜜桃物流专线及专机,实现“上午寄下午达”覆盖全国90%区域。升级电商配套,在拼多多、抖音等平台设立官方旗舰店,配套“坏了包赔”(24小时极速理赔)服务,提升电商销售占比。

        阳山水蜜桃产业是惠山区乡村振兴的“甜蜜”引擎。未来,需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科技赋能、品牌提升、三产融合与机制创新,不断巩固产业优势,破解发展瓶颈,将“小桃子”做成支撑农民增收、乡村繁荣的“大产业”,为绘就惠山乡村振兴新篇章贡献更大力量。

无锡市惠山区老区开发促进会

2025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