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山镇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实践与思考

发布时间: 2023 年 12 月 8 日 浏览次数: [WPPV-TOTAL-VIEWS]

惠山区老促会阳山镇分会

红色文化资源滋养新时代农民文化自信,赋能乡村振兴。我于 4 月下旬至7月先后深入锡西革命烈士陵园、无锡抗日流亡青年服务团纪念馆、锡西革命事迹陈列馆、火炬村红旗渠精神馆等,开展“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专题调研,通过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村头巷尾调查等方式,围绕新时代阳山镇如何利用红色文化资源赋能乡村振兴开展调研实践活动。

一、阳山镇红色文化资源基本情况

阳山镇拥有众多红色革命遗址和优良革命传统,红色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内涵厚重,享有“锡西革命圣地”“锡西红色摇篮”“锡流起始地”之誉,是一片群星灿烂的红色热土。在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过程中,红色资源逐渐显现出其在乡村各方面建设中的多维价值,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助推力量。

 1、追寻先辈的红色足迹。阳山镇是具有光荣革命传统的老区,地处无锡、武进交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重要物资运送渠道和革命斗争主要交通通道,作为老区的交通枢纽,发挥了显著的战略作用。党的地下工作者在这里与阳山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情谊,也留下了众多的革命遗迹和红色文化基因。自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后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前,先后有共产党人唐光明、顾风、秦宝光、张涛、陆道南、钱梦梧等在阳山地区从事革命活动,坚持地下斗争。1937年11月无锡沦陷前夕,70多名不愿做亡国奴的无锡热血青年组成无锡抗日流亡青年服务团从阳山镇陆区小学集中出发,走上了抗日救亡之路。 1939年1月,“江抗”3路在胡发坚副司令的率领下,300余人挺进到武进南部、无锡西部地区活动,开辟抗日游击根据地,为新四军东进作战创立基地。解放战争时期,张涛以阳山光明村等地为据点,领导锡西农民开展抗丁、抗粮、抗捐的“三抗”斗争。1947年7月底,钱梦梧、张涛、陆道南等20余名武南锡西中共地下党同志,聚集阳山召开透天洞会议等。

2、红色资源的开发利用。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阳山镇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和开发利用工作,着力做好革命遗址遗迹保护和开发利用,先后推动了阳山地区革命旧址等一批红色遗址的保护建设项目。目前,镇内有锡西革命烈士陵园、锡西革命烈士陈列馆、无锡抗日流亡青年服务团纪念馆、锡西革命事迹陈列馆等红色文化教育基地。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走进纪念馆,了解革命文物背后的红色故事。坚定文化自信,增强理想信念,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增强广大群众的家国情怀与民族自豪感。

3、汲取红色资源精神力量。阳山红色文化底蕴深厚,“锡流”精神、锡西地下党支部、武南地下党支部均发轫于此。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整合现有资源优势,构建出以“锡流”纪念馆为核心,包含锡西地区革命烈士陵园、老古潭武南地下党支部、前寺舍廉文化教育基地的本土红色阵地矩阵。深挖“锡流”精神内涵,在市委组织部精心指导下制作舞台剧,开发沉浸式朗诵、问答访谈等专题党课,形成“锡流”系列课程套餐。围绕“精神谱系”“乡村振兴”“组织力提升”等重点,推出视频展播、红歌比赛等系列“菜单”。打造一批“红色地标+美丽乡村”红色教育旅游专线,以实景课堂的方式,全方位展现阳山现实发展成果,提升旅游度假区的综合影响力。立足“红色+旅游”,推动红色文化与院士经济、农耕文化、地质文化交相辉映,举办阳山桃花节、半程马拉松、蜜桃音乐节等特色节庆,着力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精品线路,累计吸引游客超184.7万人。

二、红色文化挖掘、保护与利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红色文化保护和利用认识不足。对红色文化遗址遗迹保护认识不足,对一些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红色遗迹还没有得到保护开发利用,如:阳山透天洞会议遗址和“江抗”3路司令部旧址。

2、红色文化内涵挖掘不深,产品形式单一 。目前阳山现有红色旅游景点,基本上只是用简单的图片展示和橱窗式的文物陈列,没有对红色资源的文化内涵做更深层的挖掘,没有与该类资源所在地自然风光或历史文化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多数红色旅游景点仅有参观游览的活动方式,参与性活动较少,缺体验式感受,讲解缺乏现代化手段。

3、红色文化遗址保护和管理亟待完善。如锡西革命烈士陵园、锡西革命烈士陈列馆是区退伍军人事务局管理,无锡抗日流亡青年服务团纪念馆由镇组织科管理,锡西革命事迹陈列馆由桃源村负责等。由于在管理权上交叉重叠、界限不清,因而在管理、保护、利用工作等方面缺乏力度。

三、传承奋斗精神助力乡村振兴的建议与思考

红色资源是引领乡村发展的重要资源基础和持久精神支撑,要让红色资源“活”起来,坚持走共建共享之路,让红色基因融入乡村振兴。红色资源多维价值的挖掘和重要作用的发挥,有利于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顺利实施赋能增效,以红色资源为媒介发展乡村各项事业,可以有效助推乡村振兴目标的实现。

1、深入挖掘乡村红色文化资源。(1)建议修复开发透天洞会议遗址。透天洞整风会议,是解放战争时期,武南、锡西地下党在最艰难困苦时期、在白色恐怖高压统治下及时召开的一次整风会议。透天洞会议的重要性已得到常州、无锡党史界的普遍肯定,是党性教育实践基地。目前,透天洞会议的碑石铭文已看不清,也过于简单。建议重新撰文立碑,使之成为一处色文化打卡地,从而也成为阳山桃花源核心风景旅游区一处著名风景。(2)建议修复开发“江抗”3路司令部旧址。位于桃园村的张华小学其前身即王村小学,是“江抗”3路1939年1—5月东进抗日时司令部所在地和随军学校所在地,在无锡抗战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据悉,张华小学即将撤并,建议在该校建设“江抗”3路司令部及随军学校纪念馆。

2、凝炼乡村红色文化精神。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宝贵的精神财富,一定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阳山独有的现实条件也要求我们要深入挖掘乡村红色文化资源,凝炼乡村红色文化精神。要深入挖掘和系统阐释,让广大村民汲取乡村振兴中所需的精神力量,把红色资源与乡土民情相结合,实现红色资源的有效传承,不断提高村民知行合一的能力,创建文明村镇,引导乡村群众崇尚科学,抵制文化虚无主义,弘扬红色文化和科学精神。

3、党建引领促进治理有效。红色资源中蕴含着党在基层建设和动员人民群众等领域的相关实践和经验,红色资源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生动范本,大力宣传、弘扬红色精神和革命品质能够凝心聚力,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爱党、敬党的精神,提高群众的红色文化素养,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调动乡村各主体参与村(社区)公共事务的积极性,不断完善乡村治理。

4、红色文化助力文明乡风。在乡村振兴背景下,通过教育、传播等主渠道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塑造、改变和影响人的功能,为广大农民群众树立榜样、建立思想标杆、传播正确的文化风尚,引导群众将红色革命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为行,进一步涵养新时代文明乡风,为乡村全面振兴培根铸魂。

5、打造红色文化旅游品牌。加强对红色文化历史的深度研究和精神价值的挖掘提炼,提升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品位。尤其要在对物质形态的红色资源保护和开发的同时,注重对非物质形态(精神形态)红色文化资源的挖掘,如红色歌曲、红色文学作品等。注重红色文化品牌建设。发挥文化创意的引领功能,推动文化产业多样化发展,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集群,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文化街、红色文化村、红色文化广场等红色文化品牌。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在传统的参观教育活动基础上,逐步改善和提高展馆档次,开设一些体验式、参与式的旅游项目,加大体验性的分量。如,在重点的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定期开展文艺表演,用舞台艺术、现场互动的形式向游客展现阳山的传统文化艺术风情,让更多的人了解阳山、走进阳山、爱上阳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