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洲街道黄石街村东村桥长效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调研报告

发布时间: 2023 年 12 月 8 日 浏览次数: [WPPV-TOTAL-VIEWS]

惠山区老促会前洲街道分会

近年来,黄石街村“两委”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突出全域规划,围绕“特色・田园・乡村”等要素,努力营造美丽宜居乡村。先后获得江苏省卫生村、江苏省生态村、江苏省民主法治示范村、乡村振兴先进工作单位、无锡最美村庄等荣誉称号。

一、黄石街东村桥概况

前洲街道黄石街村,位于前洲街道北端,原名崇义街,因街面以黄石筑砌而俗称现名,共有13个自然村,占地面积约3.06平方公里。东村桥,位于黄石街村东面,占地面积0.34平方公里,因先辈为方便村民出行在此建有一座石拱桥,故得名“东村桥”。

东村桥区位优势显著,东靠新长铁路、惠澄大道,南靠沪宁高速,西靠邓北路,现有本地人口550人,外来人口251人。东村桥一二三产发达,齐头并进,村经济实现稳步增长。2018年村级经济收入407万元,2019年村级经济收入410万元,2020年达到453万元。

二、典型经验做法

东村桥村深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老百姓生活品质,全力打造新时代美丽乡村。

  • “四强化”高位谋划,系统推进

一是强化整治认识,明确整治方向。通过党支部集中学习、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等形式,提高党员干部对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的政治认识。邀请专家与上级有关部门来村召开人居环境整治专题培训,开展答疑指导,进一步明确整治标准和整治方向。赴白塔村、南门村、阳山村等学习调研,汲取先进经验。

二是强化制度保障,完善管理举措。编制《人居环境整治实施方案》,制定每月考核指标,坚持实施“周巡查、月点评、季排名、年度考评”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机制。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制定问题整改清单,提高人居环境整治成效。

三是强化安排部署,细化责任分工。始终坚持以党的建设贯穿人居环境治理全过程,推动党建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融合,建立“党建+网格化+村级治理”的支部品牌。确立“两委”干部包片区,党员驻小组,网格员与村民“1+20”结对制度,打造治理微网格。成立由村书记担任队长,村“两委”委员为骨干,网格员、村民小组组长、党员为主体的清洁组、宣传组、监督组和考核组等四支队伍。

四是强化规划布局,提升建设质量。定时召开党群议事会,广泛听取群众对规划布局的意见和建议。归纳总结出“宜居、美丽、绿色”核心规划理念,始终坚持为村民服务,打造宜居乡村,以绿色发展理念引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根据各村地形特点、地域特色,做好规划布局。

  • “四聚焦”重点突出,以点带面

一是聚焦环境整治。对村主干道、背街小巷、村组巷道、排水渠、河道、垃圾分类点、墙体等进行集中清理整治,彻底改变环境卫生“脏乱差”现状。重点拆除“乱搭乱建”20户共计1100平方米,整治散养家禽200余只,清除无功能建筑16栋,清理4000余平方米场地面积,建筑垃圾200余吨,杜绝卫生死角。开展东村桥河整治工程,通过清淤疏浚、新建护坡、水系绿化、生态修复等一系列措施,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

二是聚焦设施建设。从细节改善入手,按照“实用、管用、耐用”原则,侧重基础设施提升,规划实施一批为民办实事工程。全面修缮粉刷房屋外墙5000余平方,铺设沥青道路,建设地下雨污水管网,实行雨污分流,开展电网强弱分离工程,弱电入槽入地,合理设置停车位并统一划线,配建冲水式公共厕所两处,让乡村越来越方便。

三是聚焦景观美化。精细化打造东村桥口袋公园,巧妙排布照壁、凉亭、长廊等园林景观,与两岸黛瓦白墙的民居相得益彰。保留乡村风貌,不搞大拆大建,打造农业景观和雕塑。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景观塑造上多选择砖、瓦、木、黄石、竹等乡土材料,巧用村落闲置的水缸、磨盘、旧农机等老物件打造乡村景观。在民居外墙上绘制江南韵味墙绘,景观中融入“农作情境”雕像,实现村景交融。

四是聚焦乡风文明。建设特色文化栏,修葺千年古寺东林古寺,传播优良传统文化、家风家训、文明礼仪。挖掘“崇义”文化内涵,建设“崇义亭”,借助祖训家规,挖掘名人事迹,推进文明建设。依托华氏宗祠,搭建传统文化展示平台和孝文化传播基地。深化法治建设,建设户外法治文化长廊,打造户外宣法基地。定期邀请法律顾问举办法律明白人培训,法律宣讲等活动,积极开展普法宣传,提高村民法治意识,以便捷的法律服务和坚实的法治保障助力乡村治理。

(三)“四机制”夯实成果,确保长效

一是完善责任机制,确保“有人管”。组建专职管护队伍,全面负责村庄内道路、河流、公共场所的卫生保洁、垃圾清运、公共服务设施及绿化小品维护等,确保“有标准、有人管、有监督、有反馈”,实现人居环境整治问题闭环管理。

二是建立宣传机制,提升意识。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等线上媒体推介和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人居环境整治活动。组织入户发放《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倡议书》,倡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三是推出共建机制,干群“一起干”。定期开展“崇义亭”村民议事活动,引导村民献言献策,形成“有事好商量”文明氛围。动员老干部、老党员、退役军人、巾帼志愿者组建“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活动。召开村民大会通过了“六个严禁”,人居环境干群合力维护。

四是实行评比机制,激发“内动力”。建立环境整治监督群,实现动态自查自纠。完善村规民约和文明家庭评比,创新探索运用“积分制”,积极推广美丽庭院建设,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激发村民积极性。

三、存在的问题

(一)面临资金短缺困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前期资金来源以项目建设资金和专项补助资金为主,项目建设完成或集中整治结束后,后续维护和运营成本较高,缺乏资金保障,道路破损、绿化修剪、设施维护等得不到及时维护和修复,影响了人居环境整治的持续开展和长效作用发挥。

(二)部分群众积极性不高。个别群众尤其是高龄老人对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认识不高,环境意识较差,生活习惯根深蒂固,参与性不高。另外,东村桥大量外来人口居住,超过三分之一,部分外来务工群体“主人翁”意识不强。

(三)长效管护机制有待完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是一项需要持久推动的工作,目前长效管护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六乱”现象偶尔反弹。

四、意见建议

(一)构建整治长效机制。目前东村桥整治基本完毕,工作重心需要从“整治”转变为“维护”。要进一步明晰基础设施产权,强化村庄日常保洁管理,加快人居环境整治标准化体系建设。以村民实际需求为导向,开展常态化卫生保洁。

(二)探索多元化投入机制。拓宽资金来源渠道,按照政府主导、集体补充、群众参与、社会支持、多元筹集原则,整合各类资金,多渠道争取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维护资金。一是积极争取各级财政专项补助资金;二是每年从村集体经济收益中列出一定比例,投入维护;三是探索按户收缴一定费用,用于长效维护;四是充分借助外力,依托地方乡贤、乡村企业等力量,鼓励他们为家乡人居环境建设出资出力。

(三)提高村民参与积极性。加大宣传力度,教育广大群众养成健康、卫生、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环境保护常识,提升群众人居环境共建共享意识。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挥先锋带头作用,带头维护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为广大村民做出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