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宜兴市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情况的调查

发布时间: 2022 年 10 月 21 日 浏览次数: [WPPV-TOTAL-VIEWS]

“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站在确保党的事业薪火相传、确保红色江山永不变色的政治高度,对全党提出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最近, 我们对宜兴市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将调查情况反映如下:

一、宜兴是一片具有光荣传统的红色热土

宜兴是江苏最早建立党组织的县,是名符其实的革命老区。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宜兴一批进步青年先后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张效良、潘汉年、万益、周之鲤、宗盘林、罗独青等一批党员先后回到宜兴,于1926年宜兴最早的地方党组织—宜兴县独立支部建立,并不断发展,成立中共宜兴县委。1927年,在中共江苏省委的领导下,万益、史砚芬、宗益寿、段炎华、匡梦苏等人,领导爆发了震憾大江南北的宜兴农民秋收暴动,建立了宜兴历史上第一个红色政权—宜兴县工农委员会,打响了江苏农民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抗战时期,新四军江南指挥部决定开辟太滆根据地,中共太滆工委驻宜兴闸口,宜兴成为太滆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新四军十六旅部、苏皖区党委、苏南行署机关迁驻太华,宜兴太华成为新四军苏南抗日根据地的领导中心和指挥中心。解放战争时期,留守宜兴的党政军人员由公开转入地下,张之宜、何霖、胡求真、孙章录等领导人民武装,在国民党反动派黑暗统治下,坚持三年多的敌后游击战争,宜南地区成为苏浙皖边区坚持得最为成功的游击区。1949年4月,宜兴解放,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

在民族、民主革命战争中,宜兴牺牲的革命先烈有1000多位,在党的领导下,英雄的宜兴人民为新中国的建立、人民的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勋。

二、宜兴红色文化资源丰富

宜兴红色资源遍布宜兴大地,目前,已开发挖掘的革命遗址遗迹有36处,其中列入全国革命遗址登记表的就有27处。

红色文化遗址10处。早期党组织诞生地中共宜兴县委旧址—补庐;平民夜校旧址—方公洞;潘汉年、潘梓年领导农民运动据点—同乐堂;宜兴农民秋收暴动纪念碑;中共太滆机关驻地旧址—邵氏宗祠;有“小莫斯科”之称的宜南山区革命活动旧址—茗岭岭下村;太华襄阳村苏浙军区第一纵队司令部旧址;新四军太华三洲实业中学旧址;张渚镇南门村新四军北撤留守会议旧址;张渚祝陵村省内唯一留存的新四军标语,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革命先辈名人故居5处。史观芬故居;潘汉年故居;周培源故居;徐悲鸿故居;李复故居。

革命烈士墓7处。万益烈士墓;李复烈士墓、朱廉烈士墓、林心平烈士墓;周志泉烈士墓、汤松林烈士墓、八烈士纪念地。

著名战斗遗迹6处。“六四”战斗旧址;西施塘战斗旧址;李山战斗旧址;黄楝树反顽战斗旧址;洋溪渡战斗旧址;长江岭战斗旧址。

红色纪念馆8处。宜兴市党史陈列馆;宜兴市烈士纪念馆;太华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太滆根据地纪念馆;张渚红色文化展示馆;于伶纪念馆;徐悲鸿纪念馆;太滆新四军抗日根据地纪念馆。

三、加强保护,成效显著

近几年,宜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保护和利用红色资源放上重要工作位置,注重挖掘和整理红色资源,推动和协调区域内革命遗址及纪念设施的保护、修缮和建设。一是整合党史研究力量,形成红色资源研究专门队伍。对具有宜兴地域特色的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有效破解具有宜兴特质的红色基因遗传密码,修好“红色家谱”,为保护、开发和利用好红色资源奠定坚实基础。二是对红色资源进行调查。到目前为止,基本理清并详细记录了宜兴全市红色资源基本情况,形成相关图片2万多张,多种资料数百万字。三是凝炼红色基因,建立红色基因库。近年来,已征集红色资料、实物、文物1500多件(套),建设红色图书馆,红色藏书达5000多册;《红色印记》、《老区发展史》、《苏南太滆抗日根据地》、《史砚芬传》、《初心之旅—宜兴党史教育基地参观指南》、《宜兴党史百年大事记》、《宜兴改革开放实录》、《江苏人民革命斗争群英谱宜兴分卷》等一批具有宜兴特质的红色书籍出版发行;载有党史专题92篇的宜兴党史三卷本即将出版发行。四是制作红色地图、服务社会。为更好地保护与利用革命遗址遗存等红色资源,市有关职能部门把革命遗址、遗存、纪念场馆、革命烈士墓等红色场所、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集合制作纸质版和电子版地图,手机电子版可一键导航直达指定红色场所,服务社会,方便群众访问和参观。

四、革命精神,薪火相传

宜兴处处洋溢着珍贵的历史记忆和动人的传奇故事,一大批革命烈士先辈在这里点燃革命火种,百年前他们沿着“薪华之路”送来红色火种。多年来,宜兴市委、市政府秉承着“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的理念。把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课堂作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和加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一件大事来抓。一是以党史陈列馆、烈士纪念馆、新四军纪念馆、太滆根据地纪念馆等一批红色教育基地,创造性地开展“红色实境党课”的理论学习宣教工作,广泛开展对全市干部群众进行传统革命教育。二是开展“品读红色经典、传承革命传统”红色文化推广活动。通过编写赠送红色书籍、举办红色图片展、党史教育实境课堂,红色电影展播等形式,让红色文化弥漫到宜兴每个角落。三是举办《光荣与梦想—中国共产党在宜兴》红色文化主题展,两年多时间接待团队4500多批次,观众数十万人次。开展《百年党史》、《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宜兴革命记忆》等大型红色文化巡回展,累计覆盖群众达130万多人次。四是开展红色电影展播,制作正能量的红色题材影片300部,演播厅全年免费循环播放,到目前为止,已播放1000多场次,观看观众超过1万人次。五是红色书籍进乡村,进社区。在宜兴步行街、城东大润发广场、谈家干社区等地开展赠书活动,2020年赠书数达10000余册。宋渎、张泽等一批村、社区建立了红色图书室。六是市职能部门制作的《宜兴革命英烈谱》、《红心向党、宜兴红色故事汇》等红色系列广播剧等红色系列节目在宜兴电视台专题播出。

宜兴市在红色资源保护与利用方面已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但在系统管理、政策支持、资源深度开发利用上还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就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方面提几点建议。

一是各级要高度重视。各级要把红色文化和红色资源的保护传承工作摆上重要位置,将红色文化保护传承纳入各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二是建立红色资源统一管理机制。全市红色资源由市级职能部门统一扎口管理,统一负责红色资源的挖掘、保护、开发利用。建议太华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闸口太滆新四军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上升为市级馆。以扩大红色资源对外影响度。

三是要资金保障。红色资源是一种特殊的文化资源,社会价值高,经济效益低,因此,必须要有各级给予足够的资金保障。建议对红色资源挖掘、保护、修缮以及纪念馆、展示馆等运行费用应列入各级财政预算。据太华镇反映,太华新四军和苏南抗日根据地纪念馆,一年运行费用一百万元左右,只有社会效益,没有经济效益,光靠镇政府投入很难维持。我们建议,对镇级红色纪念馆,市财政应予补贴。

四是打造红色文化旅游。立足红色文化和绿色生态资源,打造红色旅游景区和线路,完善红色旅游配套设施,指导旅游企业实施,推介具有红色文化特色的旅游产品,推动红色旅游高质量发展。

二O二二年九月   宜兴市老促会